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老师见解分享:什么是合适的教育

来源: 湖州市南太湖双语学校      编辑:佚名

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一直秉承着“适合的教育就是比较好的教育”的教育理念,这个理念, 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脱口而出,在许多场合也都可以看到可以听到,但是,到底什么才是这个理念里所提倡的“适合的教育”呢?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老师们的见解吧!

什么是合适的教育.jpg

什么是合适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教育也应有所不同,适合的教育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去进行个性化的、分层教育。

——Simon

张怡波老师从小学生的教育实践方面,讲到了小学部正在实行的分层教学,关注学生能力和性格的不同,让学生在适合的层级收获成就感。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德国哲学家 雅思贝尔斯

刘彦莉老师用“失联九年的高考状元杨仁荣”和自己的一个身有残疾却努力上进终于学成的学生,两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传统教育中,只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成败,是与“适合的教育”背道而驰的。

能让孩子做到“向上,向善”的教育,就是适合的教育。

——刘彦莉

杨敏良老师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小老鼠梦想成为大象,他做了许多努力,最终会如何呢?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人要向着适合的方向生长,朝着适合的目标奋斗。

适合的教育应*含两个层面:一是享受,二是选择。学生能在受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快乐和满足,能够被尊重、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就是适合的教育。

——杨敏良

做教育,首先要清楚“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金铁军老师交流了国际部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她认为活动是实现适合的教育的良好途径,但设计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伸展,展现各个方面的闪光点,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主题永远是学生。

——金铁军

王卓老师引经据典,她认为适合的教育与因材施教、赏识教育、挫折教育密不可分。因材施教是关注个体差异,赏识教育是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挫折教育是提高挫折耐力。

适合的教育是以因材施教为基础,融合赏识与挫折的教育。

——王卓

天下无不可教之人,也无可不教之人。适合的教育应与学生的成长阶段相适应,与学生的能力差异相适应,应该给孩子带来成功的体验。

——朱伊怡

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jpg

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

魏冰清老师从三个视角,为我们展示了独特的见解。她认为有这样三种“个性化学习”:

一是数据视角下的个性化学习,这是一种投喂式的教育。根据不同学生需求和目标,为学生匹配最适宜的学习内容和速度,在这个层面,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二是学生提升视角下的个性化学习。外部环境可以充分支持和启发学生,学生能看到自己当前的学业、行为表现如何,他们可以受到启发,计划自己接下来可以怎样有效提升。相对于**种,这种教育方式,主体变成了学生,但是提升方向趋向一致,只是提升节奏和速度不同。

三是可拓展性视角下的个性化学习,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进入系统化。但是,这种教育方式,最终实施的效果如何,则取决于这个学习系统有多大的丰富度来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热爱并擅长的领域,有多大的承载力去支持不同天赋和志趣的学生探索、体验和深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多大的*容度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安全地犯错。

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jpg

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

希望小帕的适合的教育,能慢慢趋近这种理想的个性化教育,并且慢慢拥有足够的丰富度、承载力和*容度。

童梅生老师认为,适合的教育应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教育,重要的是要能给孩子们带来成功的体验。

罗海军老师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来谈适合的教育,他认为适合的教育应是关注兴趣、分出模块、尊重自然天性的教育。

适合的教育,决不是一句口号,也决不是高高悬在云端里的理想,而应是与每个教育人息息相关、引发每个人思考的教育问题。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教育梦,都有自己心里向往的适合的教育。尽管看法不尽相同,但小帕用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思考,参与讨论,要的就是百家争鸣、思维碰撞。这样一场沙龙,时而有茅塞顿开之感,时而又引发更深层次的困惑与探究,活动的意义也就尽在其中了。

湖州市南太湖双语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