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湖州市南太湖双语学校 编辑:佚名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原野,每一位教师都应当立足课堂、聚焦课堂、反思课堂,我们要思考:课堂教学究竟要培养什么?追求什么?究竟应教给学生什么?3月12日,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大讲堂”新年首场讲座,在我校导师**室专家李教授的一场深刻报告中拉开帷幕。李教授以《构建有效课堂的基本路径》为题,与小帕教师进行了分享。
首先,李教授指出:面向未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其指向理应是对学生“公民素养”的培育和真正促进其智慧生长。具体而言,有效的课堂教学必然应当具备以下特征:给人以思想、给人以眼界、给人以胸怀、给人以情感、给人以“文化”、给人以“行动力”。有效课堂必须具备五个“有”:有情、有的、有序、有趣、有益。
那么,如何来构建我们所期待的有效课堂呢?李教授分享了以下几点举措:
一、点燃生命的“火焰”
学生只有认知到自己的价值,才能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课堂教学的实践者——老师们要:
1.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
2. 发掘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潜能
3. 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
李教授指出:很多老师都知道兴趣很重要,但没有着重去培养学生的兴趣,或不知道如何去培养。 所以一方面,教师们常常要反思:我的课堂教学,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使用具体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1. 教学方法求变
2. 教学思路求巧
3. 施教语言求活
4. 分层指导求实
5. 课型设计求趣
三、让学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为什么”往往比“是什么”来得更重要。
创新力的培养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关键,而学生思维能力的激活则是创新力培养的关键。李教授分享了来自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的校训:“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 李政道
李教授强调了学生自发的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要让知识周转起来、活动起来、灵动起来,要让学生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与“学”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有机结合的教学实践将为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收获。最后,李教授向小帕老师分享了三十本教育类推荐书目,希望为小帕的课堂带来趣味且充满意义的体验。
教师感悟——王老师
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
——听李教授讲座有感
昨天有幸聆听了李教授《构建有效课堂的基本路径》的讲座,颇受启迪。现就“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谈谈自己的感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唯有对学问、技艺、才艺怀有深入灵魂的热爱,才会乐此不疲地钻研,兀兀穷年地付出,就像“宣尼临没,手不释卷;仲舒垂卒,口不辍诵;有子恶卧,自碎其掌;苏生患睡,亲锥其股。”
教授所言极是,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比较好老师,一个人唯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那么,在课堂上如何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教学方法求变
在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今天,在科技高速运转的今天,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老师一言堂,满堂灌,那么显然已不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根据学生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真思考、真讨论、真热爱,是身为老师的我们不可不思考,不可不勇于探索与尝试的课题。唯有学生真真正正喜欢上了我们的课堂,才能埋下其对未来职业选择的火种,激起其对未知领域求知若渴的火花。
二、教学思路求巧
我们组内曾听过李建邡教授的一堂作文课,其巧妙的课堂导入,扣人心弦的活动设计,恰如其分地引用学生身边的故事,真情的文字从孩子们的笔端倾泻而出。这样的课堂怎能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赞不绝口的同时,也意识到了教学设计求巧的重要性。
三、施教语言求活
去年年末我校请来肖培东老师,我们很多老师有幸聆听了肖老师的两节课。听肖老师的课让人如沐春风,富有诗意与哲理的妙语让听者如痴如醉。孩子们踊跃回答的场景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为何同样的一群孩子到了肖老师的作文课堂,他们也能诗意地表达,而且还争相请老师读他的文字。答案很简单,就因为老师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师者,是一位善于写作的师者,是一位善于表达的师者,他的施教语言才会有不俗的魅力,像磁铁般吸引着听者的求知之心,激发听者的学习之趣。
明末散文家张岱有一句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身为老师的我们唯有对学问对知识有着如痴如醉的真挚热爱,我们的兴趣才能点燃孩子们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我铭记在心,你呢?
教师感悟——田老师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昨天听完李教授精彩的讲座,很多观点金句都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教授说:“课堂要点燃学生生命的“火焰””、“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一个成功的老师,是他能够把课上活了。如果说一种教育方法是一把钥匙,那在众多的钥匙之上,有一把总钥匙,这个总钥匙的名称就是活”……是啊,这些都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其中发人深省的一句话是:“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我在想,我们的课堂应该点燃什么呢?
我想**,我们应点燃学生的自我认知。
点燃学生的自我认知,就是要让学生自尊、自信起来,让他们充分地相信和肯定自己能学好。在我们的课堂中,他能感受到关爱、平等、尊重和*容。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不懂,并发表各种观点和质疑,不会担心因为学习中的问题或发表的观点和提问的层次比较低而受到否定和嘲笑。而且他也能怀着这样的态度对待同学,并能从同学的观点中获得启发。因此,点燃学生的自我认知,构建具备安全感的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步。
第二,应点燃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首先弄明白教授这个学科的目的是什么?比如我们教历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历史知识吗?显然不是,因为光是记忆历史是没有用的,只有从历史中学到智慧才是有用的。因此,学习历史的目的应该在于明智,培养学生正确理性地看待人和事务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历史学正是为了培养眼光不局限于当代,而能洞彻事物发展脉络与前因后果的人才而设置的。那么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设问就应该考虑历史素养,具备思维含量。比如:我们在学习三国鼎立,分析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时,我会这样设问:三国鼎立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呢?(提示: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来分析)。
第三,要点燃学生的家国情怀。
我们社会思政学科教学一定要体现学科特有的人文情怀和家国观念。能让学生们通过每一堂课获得一种享受,获得一些人生体验。并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精神境界。简单的说就是学生能否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比如对历史材料中人的解读,看到现在,看到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还能够看到身边其他人的优缺点,去感受人性的光辉和人性的不足,去思考个人、社会甚至祖国和世界未来的发展。这是课堂的一种境界,也是每个教师应追求的一种课堂境界。
只有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生命,点燃祖国的未来。
湖州市南太湖双语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