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在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教育,突出强调了职业体验的重要意义。然而,迄今,不少学校仍缺少职业体验课程系统建设和深入研究经验,职业规划或职业指导依然停留在学校内部交流学习层面,缺乏真实职场体验环节。
另一方面,目前的职业环境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从稳定到高度不可预测,从固定到高度可塑。因此,为了取得成功,个体更加迫切需要策略选择,结合自身能力,提前进行职业‘适配度’的探索,找到走向成功的快速通道。职业体验和拓展让学生通过在不同岗位的实际操作体验职业、认识职业、反思职业、规划职业,本质上是通过体验学习建立起学习生活与职业生活的联系。这种职业启蒙使其从职业的变迁中认识快速变化的世界,发现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旨在进行一个全程动态追踪的职业体验课程。在允许‘容错率’和‘机会成本’的情况下,让学员能够通过专业评估、业内对话和实践活动,不断探索自己最适合的职业方向,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精进自身能力,克服客观条件的不足,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从‘合适’走向‘成功’。
二、课程内容:
职业体验总体上分为三个步骤:步是职业体验准备和观察,第二步是职业体验互动和思考,第三步是职业体验探索和研究。
阶段一:综合测评,多维度分析,明确主观意愿和客观能力之间的差距,建立个人动态档案,记录数据化指标,筛选目标行业和岗位1-3个。
阶段二:行内标杆企业从业人员‘面对面’。以1个目标职业为切入点,安排1对1导师并以导师负责制完成相关‘任务式’课题,辅以职场实地体验/实习,完成理论-实践、学生-‘职场新人’的进化。
阶段三:阶段性复盘,复评职业规划,更新档案数据。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升级或更换职业课程。
我们的职业体验强调周期性、动态性,提供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的不同选择,力求还原真实职业环境,让学生们学以致用,不断提高。
三、课程特色:
1.结合MBTI职业性格测试,结合WWRH、SMART法则及IDP模型,系统评估、个体化定制学员职业发展。
2.对接各行业龙头企业(Google,Amazon,特斯拉,阿里巴巴,华为,普华永道,万科等),行业精英以‘导师负责制’对话和指导学员。
3.打破固定思维,动态追踪学员能力和兴趣的变化,探索兴趣和能力的平衡点。
4.提供14个专业大类的212个职业课程,提倡多行业跨界体验,不局限于单一工作环境,还原现实职业体验。
四、课程意义:
1)认识自我:在职业体验的过程中,充分探索自我能力、自我潜力和自我价值,认识自己的兴趣所在,能力所长,志向所指。
2)能力提升:以目标反推职业预备的充分必要条件,提高职业相关技能(文字/数据/图像/组织等)、职业情商(合作与竞争)和职业素养。
3)可持续发展:不限制于单一行业、单一岗位,多维度体验和探索,适应动态变化的职业环境和市场需求。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体了解将要面对的真实职业世界,解决学生‘校园世界’与‘职业世界’割裂的问题,帮助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补充材料:
MBTI职业性格测试是国际最为流行的职业人格评估工具,作为一种对个性的判断和分析,是一个理论模型,从纷繁复杂的个性特征中,归纳提炼出4个关键要素——动力、信息收集、决策方式、生活方式,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把不同个性的人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