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广东实验中学AP国际课程 编辑:佚名
巴黎奥运会的到来,让今年夏天如此热烈迷人。从逆风翻盘的“大心脏”,到绝不认输的“OT精神”,再到温暖有爱的“世界村合照”,竞技体育的魅力无处不在。
然而,这份魅力并不局限于奥运,同样影响着省实AP的少年们。正如热爱帆船运动的冯度,在数年枯燥艰巨的训练比赛中磨练了坚韧意志与稳定心理。
但作为一名学生运动员,想要兼顾帆船训练与高中学业并不容易。所幸,省实AP有一群认真负责的老师们,在他迷茫无助之时给予肯定与支持,帮助他克服“语言关”,一步步实现托福成绩从69分到106分的惊艳逆袭,最终揽获来自美国、英国、澳洲和加拿大等世界各地名校录取。
“开学季”已至,省实校园又迎来新一批“追梦人”。而属于冯度的梦想之舟,也从省实路1号奋楫扬帆,驶向了英国泰晤士河畔。伴随那悠扬沉稳的大笨钟钟声,他将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伦敦大学学院(UCL)开启全新修学之旅。
下面,他将讲述自己与帆船运动、与省实AP的精彩故事。
本科录取院校:
伦敦大学学院(QS排名#9)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全美综排#35)
悉尼大学(QS排名#18)
多伦多大学(QS排名#25)
社团职务:
省实美食社,副社长
活动实践:
2022-2023CTB可持续发展阳台菜园项目全球赛晋级
2023华南植物园志愿者实习
南沙青少年帆船Deep Water Sailing 创立者
南沙青少年帆船队队员
活动荣誉:
2021羊城运动会帆船公开赛第四名
2021南沙帆船协会青少年组第二名
2022南沙区联友家具杯第三名
2023深圳世界湾区帆船赛第铜奖
“一成不变的固执并不会引导我们到达自由王国,随机应变、理智判断才是正道。”
一、帆船菜鸟**课:实战体验细节差异
每一届奥运会的举办,都会带动很多朋友密切关注竞技体育,但大部分人的关注就像“一阵风”,随着奥运会热度攀升而刮风,又随着奥运会结束而消失。
当中最受关注的项目,是乒乓球、排球或者游泳等。因此每当关注奥运会的亲戚朋友听到我玩帆船运动时,大家的**反应往往都是疑问——既有对这项运动的疑问,也有对“为什么我会选择这项运动”的疑问。
诚然,帆船运动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远不及三大球那样广泛,就连我**次听说帆船运动时,我脑海里浮现的画面也不过是「阳光下一个人拿着一面帆在海岸边冲浪」而已。
直到2020年暑假,我和几个好兄弟来到南沙帆船俱乐部,正式接触帆船运动。那时我们对“怎么摆弄这条船”饶有兴致,心里想着:“在还不能学习开车的年纪,如果能**开帆船,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
短短一个月内,我便**了开帆船,这让我很兴奋,自认为自己学习帆船简直是“天赋异禀”,宛如一个天生的水手。
于是我兴致冲冲地找到教练报名了九月份的帆船协会内部比赛(当时被称为“菜鸟杯”),并放下豪言:“要在这次比赛中拿下**!”
可是现实往往就是会给骄傲自大的我“当头一棒”——不出教练意外的,我们在“菜鸟杯”中拿到了最后一名的“好成绩”。
赛后总结时教练提醒我们,在一项竞技体育的专业比赛中,选手要考虑到很多不同于平常训练的细节,*括如何判断水流、判断风向以及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并且能当机立断、做出取舍。
这让我意识到,任何一点细微的差别都能对整场比赛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这些要点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就掌握,而是需要长时间航行经验的积累,且亲身体验到差异所在。
除了收获实战经验外,这场比赛也激发了我的一个想法——我希望能和几个好兄弟组成一条船队,当时想着大家都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相信彼此的默契肯定能为船队提供帮助。
不过由于训练时间等种种原因,我们三个小伙伴自从那次比赛后就被拆分在三个队伍。而作为年长且力气稍大的男生,我在加入“黑珍珠队”后便负责拉前帆。
对于个人来说,遵循团队安排加入正式队伍,既能让我学习到一些有用的比赛知识,丰富个人帆船技能,也能为后续本科升学积累独特的实践素材。
二、起航后勇往直前:受过的伤终成勋章
作为一项团队运动,帆船上的每一个人既是独立的,同时又是一体的,这就需要队员之间足够默契和互补。而我们团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去磨合,这不仅是因为大家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更多是因为彼此还不够有默契。哪怕是现在,我们也不能完全同步动作,而这样的细节差异,一旦遇上天气不尽人意,就会对整场比赛走向造成很大影响。但竞技体育的魅力或许就在此——我们永远朝着更加默契的团体、更加熟练的技术而前进着,即使过程很漫长。幸运的是,南沙青少年帆船队是一个非常有爱的大家庭,赛场上大家是对手,平日里大家是兄弟姐妹。大部分队员都是选在周末来训练,由于要兼顾学习,周六来的队员最多。日常训练频率是一周一练,训练时长是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期间会有一个半小时的休息,队员们会在这个时候回到协会吃午餐、睡午觉。
一般来说,针对每个队伍的情况,教练会布置不同的训练计划。就拿我们队伍三年来的训练计划变化来说:刚开始教练主要是对动作熟练度作出要求,比如换帆换舷的速度质量,遇见不同天气或环境状况时自主要做出什么改变等等。
“只有牢固的基础才能支撑起高楼大厦”,当这些基础要点熟练以后,教练就会开始要求我们精进比赛技巧,当中尤为重要的是“起航”,*括位置选择和时机把握。帆船不像其他运动,它的起航几乎决定了一场比赛结果,因为船的速度是需要像滚雪球一样慢慢提升,而一旦中途停下再重新提升就会花费很多时间。所以,船长需要根据当天风向、流向、船只大小以及起航线长短作出准确判断。可以说,起航建立的优势是几乎很难在后期航行中被超越的。而我们队伍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学习“如何在一开始就占领这个优势”,哪怕是现在依然在精进中。再到后来,就是一些老生常谈的“应试技巧”。很多时候,学习这些技巧的目的不是攻击,而是防御,即防止别人用相同的手段来对付自己。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对手的招式研究透彻,更能够帮助自己队伍取得好成绩。
有别于其他运动,帆船训练更多是技巧学习,而不是体能训练,因此帆船整体训练强度不算特别大,哪怕是小几岁的队员也可以和年长队员一起训练。
不过,面对这项“看老天爷脸色”的运动,帆船队员很多时候都是力不从心的。就拿平时训练的场地来说,南沙湾处于珠江入海口,水流快而复杂,风况也不如海边城市那般理想,就会影响到船队训练进展。我永远也忘不了,一整支船队飘在海上忍受大太阳的场景——当我们怎么摆舵而船只都没反应的时候,恨不得自己往船帆上吹风来让船动起来;当一点风都没有,我们还穿着长袖衣服叠加救生衣的时候,恨不得跳进海里面凉快凉快。
如果遇见大风大雨,那就是另一种“折磨”。帆船运动的要求是,除非遇到不能航行的天气情况取消起航,只要开始航行,不管多么狂风暴雨,比赛训练都是不能暂停的。如果时不时来一阵风摆,那么运动员很容易失去重心而掉进海里。
记得2023年底我们参加世界湾区帆船赛,一次性邂逅了烈日与暴风雨的两种极端天气:
**天比赛时,海面上几乎没有一点风,队员们全部坐在船的一侧,努力让船倾斜,使帆船受风。虽说效果微乎其微,但如果不这么做,基本算是“主动宣告退出比赛”。刚好那天太阳还特别毒,我们远远听见不少船队在船上抱怨,甚至起了争吵。好在我们平时训练也磨练了脾性,没有任何队员说泄气话,即使内心万分煎熬,也强撑着完成了**天的比赛。
不成想,第二天遇上寒流来袭,气温骤降15度,直接切换成“凛冬模式”,我们早上起床时都能听见呼啸的风声,那一刻每个人都清楚意识到:“今天将是一场恶战。”
在那三个小时惊险艰难的比赛中,我们的帆船被一阵又一阵飓风掀动,我不知道当时双腿撞了多少次船板,也不知道冒了多少次掉入水中的风险上前甲板梳理卷起来的球帆,只是在当晚休息时,看到满是淤青红肿的双腿才深感后怕。这就是竞技体育——过程和结果可能都很残酷,但一定会带给我们特别的收获。就像帆船运动经历,磨练了我处事不慌的稳定情绪以及处理突发的冷静心理,这是我在帆船运动项目里收获到除荣誉以外更宝贵的东西。而这份坚韧心志,也在我转轨国际教育赛道后,支撑着我一步步克服“语言关”,最终交出一份圆梦名校录取的满意答卷。
三、无风时摆舵破局:借力克服“语言关”
和其他提前了解国际体系的同学不同,我是在中考后才决定走国际教线。之所以在众多国际学校中选择了省实AP,一是因为很认可省实AP课程体系的办学水平,二是因为省实AP同学与普高同学共用省实本部资源,这样既能学到真本事,又能参加很多有趣实用的校园活动。而三年后的蜕变,也证明了自己选择了一条不会后悔的路。
只不过,从普初转轨国际教育,面对全新的教学模式与学习环境,我的内心还是有些无所适从,尤其我的英语基础很薄弱,那些对同学来说很容易就掌握的语法和单词,对我来说却是很大的挑战。
为了克服“语言关”,我曾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恶补之前落下的词汇基础。但或许是逃避心理作祟,我总是早上背了单词下午就忘。
就这样学了三个月,在**场托福考试中只考出了69分,当时我的**反应不是丢脸,反而是发现了一些问题——看着两三页托福文章却不理解主旨大意,聚精会神去听耳机里的内容却记不住要点,口语写作只会生硬套用单词短语,自然考不出理想的成绩。
在《钢铁侠》电影中,托尼对贾维斯说过:“有时候要先**跑才能**走。”这启发了我在背单词基础上增加刷题来反向加深单词记忆。
我认为,刚开始刷题时不必追求很高的正确率,而是重复读、慢慢读,直到彻底读懂整篇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高频词便会频繁出现,久而久之便印在脑海里了。
并且在刷阅读题时遇到的某些学科专业词汇,很可能会在后续听力口语写作时,帮助我们理解整篇文章主旨,做题时便不会跑偏。等到我们训练出一定的听力基础与阅读速度后,再去升级限时训练,一步步追高正确率即可。
不过光是自己硬啃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当自己感到困惑时,老师的专业点拨便显得格外重要。
万幸,在省实AP里我遇到了很多认真负责的老师们,尤其是我的班主任兼托福听力老师Rainbow,她是高中三年来对我帮助**的老师,不仅是在托福学习,更是在生活。
或许是出于对老师们的敬畏,过往我总是不敢和老师们交心,问问题更是难以开口。但是Rainbow老师用她亲切细致的教学方式,让我打破对师生关系的偏见——
无论是小测后不公开任何成绩,还是在每次作业后偷偷写上小纸条让我们放学去找她重新理解文章,每个保护着我们自尊心的细节,其实都在不断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次晚自习Rainbow老师原本可以早早下班回家,但她还是会坚持留到晚自习,把我们几个听力小测没能做好的同学聚在一起,重新回顾这篇文章做精听,确保理解好每个细节。
其实她大可以在放学时把我们留下来补习,不必等到晚自习再来加班,但她不愿意占用我们放学打篮球的时间,而是常常提醒我们学习之余也要保持运动,做到劳逸结合。只是这样一来,她自己却为了我们在办公室留到晚上八点多才能回家休息。
除了教导托福外,作为班主任的她也会时刻关注着每个同学的学术竞赛和课外活动情况,总是带给我们200%的支持和自信,让我们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在发现我的“社牛”特质后,她便鼓励我多参加校园活动锻炼Public Speaking和Leadership,比如省实特色创意比赛“布服来战”以及各种英语类presentation。
可以说,省实AP的老师们既是我克服“语言关”不可或缺的助力,也是我高中生活里最坚实的后盾之一。
四、风好时扬帆前行:梦想之舟泊岸UCL
经过两年的鏖战,高三申请季的到来让我们每个学生绷紧了神经。标化成绩、学术竞赛、课外活动、GPA……申请网站上的每一处填空都在引导着我们回顾这丰富多彩的三年AP学习时光。
说到申请季,那必须得夸夸我的文书老师Shirly冯老师,她可谓面面俱到,提醒我每个申请时间段应该注意的内容细节,帮我一遍遍复查个人简历和信息、润色文书,让我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全身心准备最后的考试以及学校的课程。
每一次与Shirly老师的深度交流都让我感到安心,如果没有她的关心和帮助,我可能不会如愿申请到一个好的学校。
当然,每一名中国留学生都会努力*装自己的简历,让海外大学看到不一样的“亚洲面孔”,让名校招生官们知道“中国的小孩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作为其中一员,我也会在自己的帆船经历上着墨许多,而这份独特经历也着实为我的申请加了不少分。
记忆犹新的是加州大学的申请系统里需要学生填写20个活动竞赛,而我大大小小的帆船比赛以及与其相关的义工活动便填满这份空白,且我的文书也能够以帆船运动经历为中心,讲述我从小到大的精彩人生以及通过帆船训练所培养的坚韧不拔、冷静理性的性格。
最终凭借独特的经历与优秀的成绩,我也如愿收获了来自美国、英国、澳洲和加拿大等世界各地名校的录取信。
需要注意的是,虽说帆船运动确实为我的申请提供了很大帮助,但学弟学妹们还是要理性看待体育特长申请背后的利弊。
我始终强调,不管自己的体育特长是多么出色,又或者自己是省级国家级等运动员,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一定是海外升学的硬性标准。
因此我建议各位学弟学妹在确保兼顾学习的情况下,再去发展一项自己热爱的、有特色的体育运动,比如帆船、马术、击剑等等优选。先解决有无,再决定好坏。但要记住,比选择更重要的是坚持,毕竟“样样通却样样松”的学生难以获得海外名校招生官的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这么多所名校,我最后还是决定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学习。可能有学弟学妹们会困惑:三年后选择英国升学,似乎与我一开始学习AP课程的目的“背道而驰”?
诚然,大多数学生最开始考虑课程体系时都是以未来升学结果为导向。但是我认为,这就和帆船一样,一成不变的固执并不会引导我们到达自由王国,随机应变、客观理性作出判断才是正道。
而我恰恰是幸运的,因为修读的AP课程体系,获得的AP大考分数,是可以被世界各地**学府所认可的,能够支持我们奔赴梦校深造;而如果当初我选择了A-level课程,今时今日再想去考虑美本就会变得相当被动。
如今也到了收拾行囊赴美深造的时候,当我回想这三年的校园生活,许多场景依旧历历在目,内心也是万分感慨。
但“风好正是扬帆时”,眼下新的征程已经开始,我们也要迎接新的任务,那便是——
“TO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