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演讲:建华教育Theia Academy 提雅学园的未来课程构建

来源:提雅学园TheiaAcademy 时间:05-03

  来自建华教育的一行教师,在谭静校长的带领下,也应主办方邀请来到北师大京师学堂参加大会。当天,建华教育提雅学园的负责人王强博士,在大会上做了题为“提雅学园的课程构建”的主旨演讲。

Theia Academy 提雅学园

各位学者、老师,下午好。很荣幸能代表建华教育参与这次高水平的学术讨论,希望我们的分享能贡献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在正式介绍我们在做的事情之前,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下建华教育以及创办提雅学园的背景。建华教育源起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经过26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的高品质办学,涵盖国内与国际教育,在家长和社会当中积累了非常高的人气。其中,在国际教育方面,除了经典的“双A项目”之外,我们也创办了“提雅学园”,系统性地探索和实践定位于中学段的、面向未来的新式学校样态及其教育。

特别是近几年,在谭静校长的带领下,建华的发展进入了稳定快速的发展阶段。在方方面面的工作里,当然也包括在创办提雅学园的过程中,谭静校长都给予大家极大的支持。她写给提雅学园的文字,表达了我们对于理想教育的主张与相信——“认识自己,养成美德,发展理性,寻找某种完美自足的状态,将人类最高尚的生活和人类幸福寓于个体的德性与心智的完善之中”。这些将真正支持小伙伴们积极勇敢地面对当下及未来飞速变化,充满冲突、挑战与不确定性的时代。这也是创办提雅学园的初衷。

此外,如果我们理性地分析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规律,我们必将看到以及重视这两个基本趋势。一方面,技术的指数级进步推动着社会快速与大幅度的跃迁,自工业革命之初传承过来的教育很难完全支持人们未来的生存与生活;另一方面是世界互联互通下的全球融合,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崛起和文化复兴将对世界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持续和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两个方面的相信,也更加坚定了提雅学园去探求新式学校样态及其教育的决心,如果我们能做的更好,甚至可以为同步发展的全球基础教育创新贡献一份中国方案。

Theia Academy 提雅学园

基于这些认识,一年多来,我们开始了对新式学校系统性的思考探索与建设。如果总结起来,我们的基本想法可以概括为这张GEF图。时间关系,今天可能没有办法系统而具体地向大家做展开。那我想从三个方面,简要和大家汇报下我们对GEF的理解,以及在构建课程时候的一些关键思路。

相比教育和培养强调对人的塑造,我们更相信积极和有意义的人生是向着目标不断开拓与进化发展的过程。所以,学校及其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教育或者培养小伙伴什么,而是通过一套机制,帮助每个小伙伴能朝向目标不断进化,开拓和发展自己的人生,终将活成他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所以,目标-经历-反馈的闭环是任何伙伴人生进化的最小单位,也是提雅学园小伙伴们成长发展的基本单元。在提雅学园,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小伙伴们持续性地更好地实现目标-经历-反馈的闭环,以促进其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

作为最小单位和基本单元,“目标”牵引人生的不断进化,也将具体指导每一段经历的选择、构建与组织,同时,清晰和明确的“目标”不仅仅是评价所面向的内容,也将优化评估程序的设置及工具选择。“经历”是每个伙伴实打实的生命内容和成长经过,直接与每个人的人生高度关联,往往独一无二。“经历”是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也是向着目标进化的具体过程,与此同时,“经历”为评价提供事实依据,为评估和反馈提供具体情景和素材。“反馈”是对人生状态的不断感知与反复平衡,在基本单元中,“反馈”的过程将对“目标”进行衡量和校准,也将促进“经历”的效能及对“经历”的总结反思。

优化这个最小单位和基本单元,就是促进这三者的相互关联,使其紧密耦合,形成一套内化于小伙伴们内心与行动中的系统方法,才能真正支持他们的不断进化,即使在毕业离开提雅学园,他们也能自驱地发展自己,并终将活成他们想要成为的样子。

在提雅学园,我们期待每个伙伴都是或者努力成为“有光的人,指引自己,温暖他人,照耀世界”。因此,在构建目标体系的时候,我们侧重在两个方面。首先,我们认为核心通用素养是任何人外显状态、行为表达的内生基础,是任何人底层核心认知能力与价值判断的综合体现。此外,在小伙伴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已具的探索客观世界而形成的经验方法规律,掌握必要的“知识方法”,同样非常重要。

如何以“核心通用素养”的发展支持小伙伴成为有光的人,是我们构建目标体系时要反复考量的关键问题。具体地,我们以人生中心教育的美好人生基本素养为核心,参考了21世纪核心素养体系、OECD的核心素养框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素养体系,美国4C核心素养体系等研究成果,融合形成了大家现在看到的3个维度,7个方面,共20个核心通用素养模型,以支持提雅学园伙伴们人生进化的个性化成长。

Theia Academy 提雅学园

在“知识方法”方面,我们整合了国家课程标准、美国Common Core Standards和AP、SAT的知识大纲,创建了我们自己的领域知识图谱,这些知识点将贯穿在我们不同模块的学习内容中。图中展示的正式数学领域知识方法目标的部分内容框架。

Theia Academy 提雅学园

基于清晰明确的目标体系,接下来,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素养目标和知识方法目标,落在小伙伴们的具体经历中,以及如何在一段经历结束之后,帮助其深入总结及反思,并形成对于目标实现的有效反馈与评估。

这里面有非常多关键的细节要处理,可能没有办法在这里一一解释。但我们可以看一下,在反馈端,我们在做的一部分事情。围绕素养目标及其在经历中的具体落地,我们自主开发了平台系统,希望数据化结构性地记录小伙伴素养的个性化发展情况。

最令我们激动的是,在美国,也在同步发展以素养掌握为导向的新型评价机制的变革。我们于今年四月正式加入MTC的联盟,并与其创始学校Hawken School在素养量规开发、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

我们常常认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任何教育目标实施的重要载体。然而,对于一个不断进化的人生而言,没有比“经历”更为重要的了。相比课程,我们更在意“经历”,是相信“经历”与每个小伙伴的人生直接关联,是每个人的人生发展进化的独特体现,当然也包含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受教育过程”。

在提雅学园,我们在顶层设计时,从三个部分,六个方面,试图去搭建令小伙伴们心生向往的经历系统。涵盖了他们如何学习?如何经历交往,融入社会以及学会生活?如何获得陪伴、支持、帮助以及指导?

时间关系,我只简单地对“我们如何学习”的部分介绍一下。

Theia Academy 提雅学园

经历服务于目标,在正式学习方面,小伙伴们的经历,将帮助其发展核心通用素养,以及学习探索与积累关键的“知识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其中底层核心学习,指向小伙伴们底层核心能力、认知水平和思维方法工具的建构,包含以语言运用为基础的沟通与表达的基石课程,以哲学思辨和心理学为内容的底层认知的学习,以逻辑学及高阶思维为重点的底层工具的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将占据小伙伴学习时间的25%。

第二个学习模块是领域通识学习,这是我们重点研发的一组基础课程,我们是希望将领域里高度关联的重要学科里的关键知识方法抽离出来,提供给小伙伴们学习与探求,帮助其建立对某个领域的整体了解。这部分的学习将占据正式学习时间的25%。

最后的50%属于展开性学习的模块,其主要内容包括领域拓展学习与项目制学习。其中项目制学习,将面向真实的生活场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知识方法,发展素养。展开性学习的价值在于程度地为每个小伙伴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经历。

除去正式化学习,经历社会生活,经历导师陪伴与指导,都是提雅学园在建构未来课程时所十分看重的,待再有机会向大家汇报。

这是我今天分享的关于GEF和课程构建的最后一个视角。可能在很多人看来,空间与课程的建设毫无关系。

Theia Academy 提雅学园

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照片。这是我们今年6月份在美国调研创新学校的时候,抽空参观了Facebook在硅谷的总部。这是他几十个“大盒子”中的一个。所谓“盒子”,就是一个个仓库似的开敞空间,实际上就是他们的办公环境。

毫无疑问,Facebook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力的代表。空间服务于功能的需要,我们不难看出,讨论、交流、辩论、输出、尝试,这些是Facebook的空间里常态化的场景需要。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适应未来先进生产力下的工作技能与素养要求,能够与他人合作、沟通、创造,那在校园的空间里,也该为他们提供这样的场景。但在这么大的空间里,我们竟然找不到一处,如同我们当今教室排排坐的场景。

Theia Academy 提雅学园

空间和环境是一切经历发生的载体,同时,其本身也是另一位朝向共同目标进化的伙伴。这个剖面功能图很好地展现了,我们的空间如何很好地承载我们顶层设计下的“经历系统”的落地实现。在打造五层的空间平面功能布局时,我们反反复复做了很多争取,终于做到了接近理想中的开放联通、融通复用,支持即时讨论及智能化管理。

我们相信,好的学校是一个自身朝向目标不断进化的稳态系统,其本身就是一门的课程。

谢谢大家,也期待未来更多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