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苏州山峰双语学校 编辑:佚名
苏州山峰双语学校是一所秉人文底蕴、具独立思想、融中西文化、有全球影响的创新型学校,致力于为山峰学子们提供植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的全人教育。
2023年12月9日,苏州山峰幼儿园家庭日循着金黄的银杏大道、伴着火红的枫叶林,准点到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中国皮影戏项目,成为了本次活动的主角。
执灯觅影 初探皮影戏剧魅力
中国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明珠。
在非遗皮影宣传片里,小朋友们了解到,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虽一度为街头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之一的皮影戏,依然成为了远播西亚和欧洲的古老的东方戏剧。
老腔皮影 为非遗明珠构建家园
何泽华老师是安徽省文化厅命名为“皖南皮影戏”的代表性传承人,也是第九代传承人。他跟着爷爷学了三年皮影戏,小时候就耳濡目染,如今他建了皮影戏博物馆,搭起了戏班子。几个老艺人,一直在三尺生绢戏台之上,默默守护着这份老手艺。
浑厚的唱腔,默契的配合,娴熟的技艺,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的皮影人物,在何老师的手中,变化成生动鲜活的历史人物。
皮影戏作为民间传统艺术,有着民间田间地头的朴实,如今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册中录入的项目,又兼有着文化的独特价值。
面对着懵懂的小朋友们,何老师热情地向大家讲解皮影戏的前世,讲述今生自己与皮影戏结缘大半辈子的经历,期待与更多的年轻人、小朋友携手,为皮影戏搭建一个传承的家园。
触碰非遗 皮影背后的深厚功力
皮影戏,始于西汉,比西方莎士比亚时期的成熟戏剧早出现1800年。作为民间艺术,一般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同时,幕后操纵的演员,也需要操作一个甚至四五个戏偶,还兼顾音乐、旁白、唱词等等。
制作为了表演使用的皮影同样也不简单,需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历经3000余刀的雕刻才能成型,如此繁复的工序,呈现非遗明珠的魅力。
守护文明 原生态皮影演出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室内灯展关闭,透过一层影窗,白暮挺括透亮;一盏油灯,光影汇聚交错。锣鼓声响起,在小朋友们的欢呼声里,一场好戏开始!
皮影戏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偶,一边用传统曲调唱述故事,在打击乐器和弦乐的交错中,民间街头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
小朋友的父母们仿佛瞬间回到儿时看露天电影的夏日夜晚,热闹、欢乐,彼时的人情味,在民间艺术的熏陶下,更加紧密,一如此刻的现场,小朋友们在皮影戏的氛围里,慢慢成为好朋友。
创新传承 皮影创意艺术DIY
在今天的山峰家庭日里,摇曳千年的“非遗灯火皮影”从橱窗里、荧屏上变成实践课堂里面的创意艺术DIY。
皮影敷彩,即给刻好的影偶上色,让大小朋友们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通过操纵皮影演绎传统故事,装裱皮影留下非遗印迹,感受皮影戏里灯影人间背后的奥秘。
进行敷彩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一般互不调配,但可分深浅色区分层次,进行平涂,双面着色。最后,再刷上用桐油与桐笙熬制的光油进行固色,不仅永不褪色,还可增加光泽度。
皮影戏传承自中华千年智慧,继承着神话传说与古代文化的精髓。影幕之间,恢弘的故事情节与深刻的道德思考牵引着观众的情感共鸣。
非遗之美,既在传统,也在保护与传承,皮影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绽放出迷人的色彩。苏州山峰幼儿园希望带着孩子们,一起领略中国传统非遗文化魅力。
苏州山峰双语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