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高考:盘一盘作文题目背后的“玄机”

来源:深圳阳光喔作文培训 时间:04-22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刚刚结束。在备受关注的高考季中,作文是单项分数占比大的试题类型。不论出题角度、材料立意、题目难易哪个方面,每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一经曝出,都会引发全民讨论。

受考试用卷变化影响,今年有9道作文题目,分别是全国I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浙江卷、江苏卷和全国汉语试卷。对此,阳光喔时间对2019高考作文进行了深度分析,全面解读2019年高考作文题背后的“玄机”。

“小我VS大我”?高考作文揭示新时代人才选拔方向

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新材料作文一如既往,占据主体地位。

以全国卷1为例,宣扬的是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并通过正反两方对“劳动”的不同看法延伸到科技、人工智能以及对劳动本质的看法。显然,这是一道具有较强思辨色彩的现象类材料作文题,既突显了辩证思维,又立意深刻,主要考察考生的价值观和理性思辨能力。

有趣的是,今年的全国卷2和北京卷、上海卷则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立足国情、传统文化的现象材料引发考生对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感触与思考,从小我出发,向大我延伸,有足够的空间让考生个性化阐述对中国文化的独到领悟。

纵观这些作文题目,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都在持续深入地围绕考生个人综合素质释放出语文核心素养诸方面的个性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文化创造力以及语言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

较往年而言,今年的作文题目更加关注思辨与时代,于家国社会中找寻自我,在思想的深刻与广博基础上,突出自己语言与知识积累,展示个性特点与亮点。

高考是社会人才检验的试金石,需要考生综合运用平时的知识储备量,立足小我,上升大我。比如,既可以从国家的大事件中,领悟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道理,也能从前行中的危机与困难的现实中,向“毅力”“梦想”方面升华。

阳光喔专注语文教育与教学研究30多年,并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高考作文阅卷都是在选人, 那么,高考检验人才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样呢?

一个厚重的人。厚重依靠的是主题。一篇文章好不好,老师在拿到作文之后10秒之内基本能够判断出。 “有没有主题”、 “主题鲜明”还是“主题突出”。如果这个足够厚重,你的作文一定是在55分之上。凡是这一块有突破的,一定会给A类。中国近十年高考满分作文中,主题取胜是战略,其次才是文采。

比如全国卷3,这是一道比较传统的漫画作文试题,通过学生和老师两个不同身份表达不同角度对毕业的看法,着重考验考生的视角个性,即创新度和情理均衡度。此类题主要抓住情感特征,社会现实,甚至历史上不同人物对不同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就能找到写作素材,顺利谋篇布局。

2、一个渊博的人。知识层面的考察,靠选材。一般的学生会选择家庭、学校材料。如果在选材时用“一主两次”的架构:一个历史的材料+一个哲学的材料+一个军事的材料,评委会觉得你很渊博。如果三个都是历史,就比较单一。每个人不缺知识支撑,但是缺串通的桥梁。现在的语文要求是提高阅读量,实际上不是读的问题,而是用的问题。

3、一个聪明的人。“聪明”体现在形式上的突破。如果高考作文主题和选材都锁定,只有在形式上突破才行。例如角度、文体等。

4、一个有文采的人。“文采”通过文笔来体现,表现在文字的画面感和逻辑感上,高考800字的作文,前面50字和后面150字关键。文笔的训练需要一个周期,短期突破的可能性不太大。

以江苏卷为例,这是一道单调的议论文体向开放性作文过渡的典型,形式方面,依然以找准材料为主,而且材料还有比较大的张力,有多方面的立意角度。这就需要考试引入社会主流思想,突出文章的本质内涵,因此,这类题就必须要求考生有足够的知识面、想象力和思辨能力,才能引用引经据典有理有余。

综上可见,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多数题目选材和立意依然主打开放性,鼓励考生个性丰富,视角独特,引领考生深刻精彩地表达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思考,立足却不仅拘泥于考题,这样,考生不再是以管窥天的“管窥族”,而是充分领略“登高壮观天地间”的理趣的登高者。

应战高考语文玄机:“蒙题押宝”不如培养个性思维

在高考来临之前,各路大神及培训机构纷纷以押宝似的心态对阅读和作文题目进行。比如,建国70周年的意义、5G与高科技所展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及大国运方向所倡导的生态、绿色、环保主题等等,而考生与家长呢,不明则就,只得以此寻求心理上的安慰。

不排除瞎猫碰到死耗子的概率事件,但更多的人却是“临时抱佛脚,废了时间又烧脑”。对此,阳光喔资深中高考专家组表示: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临时抱佛脚完全没有指望!

高考作文出题的本质是什么?不管是关注时代潮流,关注文化传统,还是关注现实问题,它反应的都是国家意志和国家命运,表达的是人才战略倾向;不管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命题的根基都是不可妄为的铁律。

目前看来,这一点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因此,无论高考作文如何变化,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语文核心素养”来训练,不要禁锢和僵化学生的灵动思维与思想,就完全可以从容面对一切改变。

三、备战高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2019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而更严峻的问题则是下一轮考生与家长未来如何学好这一门学科?毫不夸张的说,以后的高考作文都会要求学生们对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材料有着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这个时候,写作技巧已经不再是唯 一,而主题材料、思维发展才是前端、核心的素养。

阳光喔基于语文行业深耕30年的实践和领悟出发,可以确定的是,孩子的语文学习有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的规律性:一至二年级孩子的思维发展开始由点式向线式发展。这一阶段需要更多依靠口语训练来实现思维的发展。三至四年级应该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通过语言和思维的系统训练和学习,可形成语言的基础积累与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五至八年级是思维辩证性的形成期。可以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习部分哲学理论,进行辩证思训练;高中阶段则是理论性抽象逻辑思维形成期。需要分析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形成个人独立思想。

语文是一门兼具专业性与综合性的科目,只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研究,提前进行规划和学习,未雨绸缪,才能顺应时势,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