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的地方,会有种子在发芽

来源:宁波未来号编程 时间:08-11

/// 缘起

2005年秋,我从中科院计算所毕业,被微软研发集团录取为产品经理。当初投简历,其实没有太大把握,经过1轮笔试,1轮面试,再加7轮现场面试,懵懵懂懂地拿到了录取通知。

毕业旅行,去了云南,飞机的邻座是一个大概50来岁的军人。聊起来,他说自己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军校,还提到自己是位大校。他好奇地问我微软一个月的薪资是多少,有六千吗?我说有。他点点头:“在军队,到我这个军衔,也就四五千。你们年轻人赚得不少啊。”想了一会,又说:“微软是个好公司,你在里面好好工作,好好学习。以后,再为祖国工作。”虽然,我默默觉得在外企为祖国赚外汇,也是为祖国工作,但毕竟隔了一层,在他心里也许不算。

2016年春,我代表微软PPT团队,参加了在布达佩斯举行的国际教育交流会。与会者有来自各个国家的教育界领袖,而我的任务是了解他们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情况,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三天的时候,我接触了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苏格兰等国家的教育专家,他们也很愿意和微软的技术专家沟通,了解较新的技术进展。

在一次闲聊中,一个日本校长问我:“你从哪个国家来?”我说:“我现在中国北京工作。”他又问:“中国的计算机教育现在进展得怎么样?”也许,他问这个问题,没有刁难我的意思,只是想了解一下。然而,在我,却不好回答。

当时,我儿子正好在北京一个还不错的公立学校读一年级,我知道他们的计算机教育也就是打开电脑,划拉一下画图软件。至于计算机思维、计算机编程这些,当然是没有涉及。然而,面对一个日本人,我突然不愿意告诉他实情,想了一下,只能绕了个弯:“中国和日本不一样,中国很大,教育资源的分布也特别不均衡,大城市的计算机教育已经很先进,但个别边远地区别说计算机教育了,连能不能上学都成问题。”这个问题也就这么过去了,但在我心里留下一个小疙瘩,觉得自己原本有能力做些事情,却什么都没做。

2017年春,在中国广州举行了一场关于Office365的教育交流,邀请我去给国际学校的老师们讲讲Office的较新功能。虽然会议地点是在中国,全程都用英语讲的,因为国际学校的老师英文比中文好。会议结束后,我们又参观了广州的美国人国际学校,只有外籍才能入学的。

学校里一排排的3D打印机,机房的设施也很齐全,我问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你们作业是用word或者ppt交的吗?”小姑娘看了我一眼,说:“这也太老套了!我们用iMovie做个视频交作业呀。” 好吧,原来不止中国和欧美国家的计算机教育差距很大,中国内部,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差距也很大。只可惜,在工作上,我接触到的都只是国际学校。


/// 转身

2017年夏,在北京生活了15年之后,我终于决定回宁波。于此同时,几乎没有任何疑虑,我想要投身到少儿编程领域。离开前,还和朋友们聚了聚,听到好多不同的声音。

有个加州的IT朋友就特别兴奋地跟我说:“哇,自己做培训啊,好有意思!比我们天天写代码有趣多了,哎呀,你现在宁波开起来,回头积累了经验,我在加州也搞一个,顺便把自己的娃也带上!“

这位激动的女生现在还在加州某软件公司里,怀揣着一个做培训的梦想,拿着独角兽公司的高薪酬,敲着冰冷的代码。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努力争取、力求上进反而容易,要急流勇退、放弃所有却很难。所有现在得到的,都像枷锁让人不能放手。

有位中科院的同学也特别看好这个项目:“你去做计算机方面的培训,那是高维打低维,成功概率很大的。到时候让我加盟一个吧,我老婆正好可以退役出来!“

这位同学的预言并没有完全成立,创业之中遇到的磕绊,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仅凭我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公司。而我在市场方面的弱势,在创业过程中,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所以,在大公司里工作,常常是你的强项让你崭露头角。而自己创业,更多的是自己的弱项,拖了后腿。

闺蜜王嘉平同学特别反对我做这个项目,当时他是创新工场的副院长,评估过很多的创业项目。他语重心长地说:“你好好地做你的软件行业不行吗?你不知道教育培训行业有多low,你不知道你要去和哪种人pk?根本不适合你这种从外企研发出来的高冷性格!”

现在看起来,他说的很大一部分是对的,这个行业里面鱼龙混杂,而家长又不太懂分辨。好在王嘉平虽然反对,还是一腔热情地各种出谋划策,还去找李开复给未来号编程题字。

闺蜜做到这份上,算是合格了吧。慢慢地,他也能够理解我。毕竟,大家都知道,有些事情很赚钱但没意思;有些事情很有意义,但并不赚钱。我只是做了一个选择。

/// 成长

2017年10月从微软辞职,2017年11月创立了未来号编程。我的初心就是想把先 进的计算机知识带回宁波,带给家长的孩子。宁波,从五口通商开始,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那么,计算机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当然也不能落后。

从我一个人带着几个娃,

到几十个教师带着几百个娃

从1个教学点的两个班,

到5个教学点的几十个班

从没有任何奖项,

到每年上百个软件编程类竞赛获奖

从单纯只是给孩子们上课,

到综合能力测评、线上系统的完善

从只是在自己的校区授课,

到帮助各个学校组建校队

从没有任何社会影响力,

到受到几大媒体关注,并组织线上线下各种公益讲座

不断变化进取的是我们的教学体系、教研水平,不变的是我们的初心,以及传递给每个授课老师对孩子满满的善意和专业敬业的态度。

也许,未来号编程单纯从创业的角度来说,算不上成功,因为规模还太小,利润还很少,小班制的教学局限了我们大规模发展。但是,从对社会有益的角度来说,哪怕我们只是在教育上做了一点点事,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我一直相信:风过的地方,会有种子在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