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便有一句话:“儿行千里母担忧”。
“留学生家长们”无疑是一群勇敢的人,为了孩子的未来不惜财力物力,并迈出“分离”这最艰难的一步,从此便多了相隔万里的不舍和牵挂。
此次特别感谢《Hallo!留德生》的主人公赵盈锴的妈妈接受我们的采访,与此同时有许许多多正在走着相同道路的家长们,正需要这份经历来为他们加油打气。
采访之前,小编必须先安排3只“小可爱”跟大家见面,它们分别是老大MIYA、老二MITOO以及老三赵常顺。
很难想象,MIYA曾经是只流浪猫,在盈锴刚去德国时流浪到盈锴妈妈公司门口;MITOO则是被遗弃,转至盈锴这里已经是第三家;而狗狗常顺也是在天宁寺被收养的。
3只足够幸运的小家伙,就在盈锴家安定下来,在爱的包围中健康长大。
与盈锴妈妈聊天,总能让人感觉到流淌着汩汩的温情。她告诉小编,养小动物大概是盈锴赴德留学后自己的转变,此前是从未养过的。盈锴也很是喜爱它们,三个小家伙就像纽带一般,让远在德国的他每天一放学就会主动妈妈。
在盈锴赴德留学的前两年,盈锴妈妈都是中国时间+德国时间,付出了比别的家长更多的精力和挑战,在孩子的教育上,每一位家长都值得尊敬。接下来是问答时间,直击家长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Q
1、您是什么时间、或因什么事情的触动而决定让孩子出国留学?
A是在2016年时,中考前开始考虑留学的。三方面因素考虑:一方面是因为朋友描述;另一方面我自己的心里有一颗想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种子;再加上儿子中考录取的学校他自己也不是很满意。
Q
2、在之前准备留学和留学申请过程中遇到困难,会因此与孩子产生矛盾吗?如果有,是如何解决的?
A我们和孩子都没有矛盾。孩子也很努力,中考后就在常州跟考师学德语,虽然常州不如上海德语教育培训师资那么强,但是他A1是一次过关。遇到的困难很多很多,我们应该是遇到了所有留学生不应该遇到的所有的困难,幸运的是,关键时候遇到了专业的孟老师、和法兰的唐老师。
Q
3、对于孩子远赴异国求学,的牵挂有哪些(孩子的学习、安全、生活等方面考虑)?
A对孩子的牵挂应该是在读语言期间。因为我们是直接去洪堡从A1开始读,语言不通,环境陌生,而且一去就8个月不能回家,每个月过一个级别的考试,各个方面都是牵肠挂肚的思念。所以能在上海把B1读完,是的选择。
赵盈锴是个懂事的男生,生活方面能自理,做事情从小就是妥妥的,前两年从中德住返,从飞机到火车到汽车,都是独立一个人。
Q
4、盈锴留学的3年里,作为家长心态有哪些转变?
A我们两边家庭就只有赵盈锴这一个孩子,可以说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至宝。好在爷爷和外公都很开明,爷爷是哈军工毕业的,外公是北大毕业的,所以对赵盈锴去德国都是鼎力支持。可能因为上一代人见的多,人生的感悟就更透彻,有时觉得挺对不起长辈的,把他们的掌中宝弄的那么远,期间奶奶手术、外公手术,赵盈锴也都未能在家。
Q
5、现在孩子一年的花费总共是多少?您知道他每月的生活费是多少吗?的支出项是什么?
A全年的花费现在除了斯坦穆勒的学费和生活费以外,每次他回来或者我们去看他,都会给他一些零用钱,他都存在卡上,不乱用。平时基本是刷我的信用卡,他会烧菜,估计花费最多就是吃吧,零用钱没有仔细算过。他们算是留学生中吃的不错的几个了。
Q
6、以过来人的身份给现在还在筹备赴德留学的家庭一个建议,您会提出什么建议?
A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和机构做。因为对当地不熟,对学校不了解,刚开始的留学生活,要及时与孩子沟通,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建议孩子多交朋友,如果有国内的小伙伴一起渡过,相互勉励,是件很幸运的事。
作家龙应台在《目送》里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父母是孩子留学路上的支持和能量,而每个家庭在这场“分离”中,要做的就是共同努力,为了成就更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