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域深耕项目制学习 北京爱迪学校PBL研究成果在国外知名期刊发表

来源:北京爱迪国际学校 时间:05-07

  项目制学习法(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 简单来说就是学生通过做一个项目来达到学习目的。项目制学习方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因其自身实用性、实操性,以及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性,在发达国家的各个学段已相当普及。近些年,项目制学习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就其在我国的教育实践来讲,普遍以借鉴模仿为主,自主研发能力和课程设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早在几年前,爱迪学校教与学创新中心便已经走在了国内项目制学习研发和应用的前端。以创新中心总监 Russell Hazard 为核心的教师团队曾参加由 Buck Institute of Education 主办的全美历史最悠久、规模的PBL培训大会,培训集合系统理论知识和实践模版,Russell Hazard 在学习中发现,爱迪学校的基层教学准备与前沿PBL项目的对接是切实可行的,继而在我校开展了项目周期完整、融合学科体量较大的独创领军PBL项目。

北京爱迪学校

爱迪创新中心的PBL项目以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兼顾自主研发与创新,涌现出了一批心怀科研理想、具备国际视野、敢为人先、潜心钻研的创新型教师,项目制学习应用与创新路在何方?李芳蕾老师用自己的经验做出解答。

在爱迪,李芳蕾老师有很多所谓的“头衔”,她是剑桥国际教师职业发展资格认证讲师,她是新加坡政府注册管理课程讲师,她是爱迪学术研究委员会管理学教研组负责人,她是教与学创新中心跨学科PBL研发负责人,她还是国内外期刊论文作者,她更是学生们心目中的“女神姐姐”。

而她,将全部心血付诸教学,一直在国际教育领域潜心钻研。

1、“瞄准空白,需要‘狙击手’般的眼光”

李芳蕾老师的论文“跨学科课程在中国国际高中的应用——教师专业化提升商科项目探究”于2019年12月初被刊发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ISSN:2415-1645) 这本久负盛名的国际学术期刊上,该期刊仅收录教育学和管理学领域的文献综述,论文审核过程繁琐而艰辛,能够在该期刊上发表见解,有赖于李芳蕾老师扎实的教学实践背景,更是对她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极大肯定,文章主题也恰与创新中心的致力目标不谋而合。

看遍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而后精准地介入某个缝隙或空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个人成长。

2、“走出去,我才发现这世界太大了”

早在2017年,我校初中部开设了自主研发的商业经济学校本课程,李芳蕾老师在一次次的校际交流中发现了初中阶段财商类校本课程的市场空缺,继而在西方课程体系理念下建构论文思路,阐述我校该课程目标如何在三个年级中螺旋上升,最终被收录至国家级科普类期刊《天天爱科学》之中。

不要等待他人给你学习的机会,自主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你动起来的那一刻,就会发现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

英国威尔士大学MBA毕业的李芳蕾老师,在两年前开始了自己第二个硕士学位——教育学的学习。教师并非无所不知,而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李芳蕾老师就是那个愿意和学生一起寻找答案的人。

参与编写国家“十三五”规划管理学教材、以第三主编身份编写《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一书......坚守科研阵地,静心修炼沉淀,自我驱动学习,她耐住了常人耐不住的寂寞。

北京爱迪学校

3、“以人为本,学生体会了成长的快乐”

个性化教育有千千万万的方法,难就难在落地,而我,愿意做一名领路人。

以李芳蕾老师正在带领的商科项目制教学项目为例,学生需要以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GD)的其中之一为基础进行调查,创建一个可行的社会企业和一份有投资价值的市场调研报告,无论学生希望做汽车定制化服务、珠宝设计亦或是开办养老院,项目从创意之初就为学生提供了无限可能。

为期35周的课程中,教师将把可行性报告中的宏观微观经济分析、本地市场经济调研、公司logo设计、产品设计、宣传推广,甚至财务预算、成本预算等方方面面的“小目标”分散到每周的课程中,逐个击破,最终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从“校本化”到“班本化”,最终再到“人本化”,爱迪学校“定制你的未来”(Tailor Your Future)这一理念恰恰体现了最前沿的教育眼光,我们正在以实实在在的项目,促成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现,为爱迪学生接轨国际大学打好坚实基础,更为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可循路径。

未来,爱迪学校教与学创新中心将致力于项目式学习的进一步探索和深耕,希望将其创新和实践经验与各院校、教育机构共同交流分享,让其他院校在课程设计和应用上有迹可循,希望通过汇集多方的智慧、努力和创新力量,进一步推动项目制学习高质量的研发和落地,将研究成果更广泛、更深度地进阶国际教育舞台。